日期:2025-10-30 08:16:57

个人简介:高希辉,山东无棣海丰(集团)有限公司一分公司经理。盐雕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无棣盐雕创始人之一。2012年投身盐雕事业以来,带领团队攻克盐溶、成型、吸潮等技术难关,推动工艺迭代至第六代,开创表面处理新工艺。其作品屡获国内外大奖,让无棣盐雕品牌享誉全球。
推荐单位:无棣县工人文化宫

在山东滨州无棣县红海优配,提起海盐,人们想到的不只是餐桌上的调味剂,更是那些栩栩如生的盐雕艺术品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离不开无棣盐雕创始人之一高希辉和他团队的匠心坚守。正是这位扎根盐业的普通职工,用十几年的时光,将一粒粒平凡的海盐,雕琢成了承载地域文化的艺术瑰宝,让无棣海盐文化在创新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。
故事要从十几年前说起。当时,高希辉所在的山东无棣海丰(集团)有限公司,还是以传统盐业生产为主。如何让家乡渤海湾的优质海盐实现价值升级?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高希辉的心头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和团队萌生了将海盐做成雕塑的想法。

“盐雕刚起步时,光技术难题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。”高希辉回忆道。海盐易溶解、易吸潮的化学特性,让成型成为最大的拦路虎,常常是辛苦做出来的半成品,一夜之间就出现流化析出的情况红海优配,全部白费。面对困境,高希辉没有退缩,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车间,开始了漫长的实验之路。
那段时间,车间成了高希辉的“家”。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岗,直到深夜才离开,有时甚至通宵达旦。他们先后制定了几十种解决方案,一种一种地试,一次一次地改。“最难忘的是攻克表面处理工艺的那段日子,我们连续加班了一个多月,做了上百次实验,每个人的眼睛都熬红了。”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总结,他们不仅克服了成型难题,还创新出新型盐雕表面处理工艺,让盐雕既能保持栩栩如生的形态,又能长久保存。
盐雕的诞生,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。从原料精选开始,就要经过22天的精细处理,把普通海盐一步步加工成细腻的海晶盐。单是“捡盐”这第一道工序,工人就要反复挑拣200多遍,确保剔除所有杂质。之后,经过计量称重、原料处理、高压成型、高温定型等多道工序,再由工人精雕细琢、包装入库,一个简单的盐雕作品,往往需要一名工人一整天的全身心投入。
“做盐雕就像养孩子,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高希辉始终坚守着精益求精的原则。在他的带领下,无棣盐雕不断迭代升级,从最初的粗糙制品,发展到如今形神兼备的艺术精品。2016年5月,他们的盐雕生产技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,获得发明专利权,成为中国首家生产高档盐雕艺术品的厂家。
更让人赞叹的是,高希辉将地域文化与艺术创作完美融合。他和同事们把“山海古邑、和善无棣”的人文元素融入中国画的韵味精髓,让盐雕不再是简单的造型,更有了灵魂与生命力。到如今,无棣盐雕已经发展到第六代,涵盖历史人物、佛像、动植物、浮雕牌匾等六大系列600多个品种,不仅能净化空气、释放负离子,还成为传递文化与祝福的佳品。

以市场为导向,高希辉不断拓展盐雕的边界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打造的《建党百年》《不忘初心》系列,寄托着家国情怀;《一帆风顺》《鸿运万里》等作品,成为商务馈赠的热门之选;虎年新品《呼啸山河》,凭借灵动的设计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。这些作品不仅畅销国内,还远销海外,让无棣盐雕成为滨州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。
十几年来,高希辉和他的团队收获了无数荣誉:《孔子圣像》获全国休闲农业创意精品展银奖;《海丰塔》斩获泰山文艺奖;《翠玉白菜》拿下山东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……数十项国家和省市奖项,见证着无棣盐雕的成长与辉煌。
如今,看着一件件盐雕艺术品走出无棣、走向世界,高希辉感慨万千:“一吨普通海盐卖几百元,做成盐雕能卖到十几万元,这不仅是价值的提升,更是海盐文化的升华。”在他眼中,盐雕早已不只是一份产品,更是传播无棣海盐文化的重要载体。(周珂)
诚利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